“我们的光纤技术可以实现储气库长效监测,应用效果非常好。”4月21日,中油测井辽河分公司生产测井项目部经理赵云“卖力”地向油田公司介绍着。
2003年赵云从学校毕业后来到当时的过套管项目部,在这里一扎根就是20年,从操作员、队长到现在的项目部负责人,他与时间和任务赛跑、与困难和问题较劲,扑下身子、铆在岗位上,展现了“微光”下的非凡力量。
微光点点,聚而成炬
【资料图】
2022年9月,辽河油田吹响全面复产上产的冲锋号,时间紧、任务重,所有的工作都是加速跑。“油田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集结令,大家都加把劲儿。”赵云带领着项目部队伍全面部署、整合资源、开足马力,“没有安全就根本谈不上生产,更谈不上经济效益!”他常常跟作业人员“唠叨”安全生产的“三零”目标,以“时时放不下的心”不断强化关键生产环节的风险管控。
那段时间,他开启了每天24小时待命的状态,工服、工鞋和安全帽就像“焊”在了身上,他始终都在。
微光引路,星火燎原
逐光者也成了光,赵云传递着心中的火把,成为青年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他推行“多区域锻炼、多岗位历练”,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后备人才12名,选拔4名党员骨干带队支援长庆外部市场,通过竞争上岗选拔7名青年骨干到作业队长岗位成长。
“以实践为本、碎片化学习”是赵云在“一周一训”基础上探索出来的。他坚信企业最宝贵的东西都在内部,通过不断对现有的经验、方法、能力和技巧做深度总结和提炼,以“战”养“战”,同时分割学习内容,让每段碎片化学习的时间变得可控,建好员工能力提升“加油站”。他带领项目部在中国石油集团首届技术技能大赛测井工竞赛中勇夺个人奖项1金3银1铜、团队奖项银牌。
“目前,项目部员工老龄化,我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提升岗位员工的创效能力。”赵云说道。2022年,他带领项目部实现“以井为中心”的生产组织模式,发挥固放磁专项队运行效率,突出海上平台、光纤、连油综合队灵活转换优势,队伍安全管理和市场拓展增效显著提升,完成工作量2785井次,同比增长10.47%。
追光而遇,沐光前行
近年来,赵云深入一线生产现场,积极与油田单位沟通交流,不断探索如何将技术力量转化为企业效益,主动对照“四问”来思考、推动、检验工作,形成了爬行器、钻具传输、水利输送等水平井特色工艺技术体系,研制了连续油管放射源篮筐保护工具,实现了安全效益双丰收,同时,应用“连油+篮筐”工艺完成5井次小井眼、大位移水平井,形成连油+套后测井作业能力。
他带领作业人员首次应用“连油+光纤”技术并连续完成辽河油田储气库两口大井眼井产气剖面监测和漏点检测施工任务,大大降低了储气库带压作业中的安全风险,提高了检测准确度和施工效率,同时为油田地层评价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和推进,辽河油田也在不断加快CCUS技术的攻关步伐,测井技术在这方面的应用也是大有可为。”赵云说。今年3月份,双246井资料采集任务下达到项目部,这口井是辽河油田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先导试验井,对形成辽河特色的全产业链CCUS模式有着重大意义。成立CCUS测井技术专班、积极与油田公司沟通、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风险识别、与兄弟单位技术交流……赵云把生产“细功夫”变为技术“硬功夫”,最终历时72小时成功采集资料,这也是辽河分公司在辽河油田CCUS注气剖面测井打响的“第一枪”。(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徐新星 通讯员 王瑞)
标签: